逆流伐清第十一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2/3)

文/样样稀松
逆流伐清 | 本章字数:1903   | 逆流伐清txt下载 | 逆流伐清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无敌升级王纵目久仰大侠天才萌宝:美男放过我娘亲裙摆的诱惑甜心特工:腹黑Boss轻轻撩长生界
些照顾。比如赋税、官员任免、内部事务等,都有所放宽。

“吾总要尽量使诸位满意。以答谢诸位襄助之功。”朱永兴最后补充道:“照吾来看,实行区域自制也颇多益处,可使治下百姓安心生产,早日建设好地方。增加财富粮食;若依旧制,则民众转迁,白白损失了许多劳力,以及日后所要上交的赋税。两相比较,诸位好好权衡吧!”

……………

安沛城外的野战,安南郑氏拼凑出来的主力被消灭了九成以上,并且因为四处抽调,使得其他地方的守卫力量极度薄弱。所以,讨伐安南的战事对于明军来说已经基本结束。在趁胜南下,攻占了升龙的最后一道屏障越池之后。明军派出少量部队。开始配合土兵四下占领兵力空虚的安南地方。

签订城下之盟。或者说是不平等条约,朱永兴认为只是时间问题。对于封建帝王来说,如果不用担心自己的决定遭到弹劾、否决。或者被下面的民众推翻,那维护自己的统治便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一点不仅朱永兴知道,西方殖民者也知道,所以会保留一个名义上的皇权或政府,或者用利益拉拢一些上层人物,以便更好地控制,更好地掠夺。因为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哪怕只是名义上的职位,哪怕国家丧失了主权和领土,这些人也很少会冒着杀身破家的危险去反抗。

在殖民地国家。这种现象几乎都是类似的。印度的各土邦领主是这样,安南的阮氏政权是这样,清朝皇帝也是这样。为了自身的苟延残喘,宁肯丧权辱国,也绝不拼死抵抗,更有“宁予友邦,不赠家奴”、“ 保大清不保中国”、“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奇葩言论。

现在,这样的事情正落在安南郑氏的头上。安沛大败的消息传来,升龙的郑府便乱成了一锅粥,紧接着便是明军趁胜南下,攻取河池。这下子,整个升龙都是人心大哗,混乱异常了。

“调南兵,调太原镇兵,调各地守军,征精壮百姓,孤要率军与敌再战,孤要死守升龙,与城共存亡……”西定王郑柞的咆哮声在厅中回荡,外面的侍卫一个个面色怪异,心中惶惶。

“王上息怒,息怒啊!”郑府首席幕僚陈范隆已经白发苍苍,这个时候也只有他这个曾经给郑柞做过老师的老资历能劝、敢劝了,老头子泪流满面,苦口婆心,“此诚危难之时,为安南社稷,为郑氏族人,王上当慎重,当冷静……”

看着老师满脸凄怆,白发落泪,郑柞发泄得也差不多了,颓然坐在椅中,缓缓闭上眼睛,两颗泪珠从眼角滚落。

“王上,老臣……”陈范隆饱读诗书,也知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见郑柞落泪,他也哽咽难抑,抹了把泪水,勉强稳住心神,陈范隆开始进言献策,“王上且勿悲伤,明军虽来势汹汹,但尚有解决之道。可外患易退,内忧难消啊!”

郑柞抚着额头,长叹一声,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高平莫氏、广南阮氏,甚至被架空的黎氏皇族,哪个都是贼心不死,就等着郑氏衰落,就会象恶狗一样猛扑上来。

调南兵,那只是一句气话,失去了压制的阮氏不趁机北攻,那才见了鬼呢?调太原镇兵,也是随口一说,已经所剩不多的太原镇兵能抵挡势如破竹的明军?再者,莫氏在高平、七溪、谅山已有异动,就等着这样的机会吧?征精壮百姓御敌,那更是不靠谱的事情。七八万大军都被摧毁,仓促组织起的乌合之众又有多大作用?

“难道只有纳款求和这一条路可走吗?”郑柞哀叹道。

陈范隆沉默了一下,说道:“明朝言必称仁义,行必遵纲常礼教,若派出使者恭顺请罪,携礼奉迎,想必不会逼迫过甚。明军若收兵,则莫、阮两氏亦无可趁之机。”

“能够如此容易吗?”郑柞很是怀疑,轻轻摇头道:“看明军穷攻猛打的势头,岂是能够轻言退兵的?”

“王上,滇省大部可还被清军占据呢,明军的大敌岂会是我安南?”陈范隆补充道:“只要明军不继续进兵,我们再行退让也可。升龙若失,则国本动摇啊!事关王上一族的荣辱安危,王上不可不慎,不可冲动啊!”

郑柞沉吟了一下。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不知派谁前去求和为好?”

“老臣愿往。”陈范隆躬身请命,“请王上就近组织人马,征募精壮,尤其要注意黎氏的异动。太原镇兵不可动,南兵更不可动,以震慑莫阮两氏。”

“那就辛苦老夫子了。”郑柞温言抚慰,又与陈范隆商议了具体事宜,方才亲送其出去,以表恩宠信任。

……………

仁义道德不是对敌国讲的。朱永兴也不用外人来如此称赞自己。他只要更大的利益。也不用考虑自己在他国人心目中的品德和名声。

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还是要摆出直捣升龙的架势。军事上已经基本达到目的,剩下的便是政治攻势。

安沛之战中的伤病俘虏被逐批释放。一方面减少后勤压力,一方面宣示王师之仁德,另一方面则是借这些俘虏的嘴,给郑氏带去更混乱的消息。

“明军吊师伐罪,只灭郑氏,不杀伤百姓,不抢掠财物……”

“大明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要荡除奸凶,复立莫氏……”

“有黎氏王族至明军大营。示以谕旨,愿割越池以北予大明,恳请王师荡除跋扈郑氏,重建黎氏皇家威严……”

“广南

状态提示: 第十一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十一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2/3) 返回《逆流伐清》目录下一页:第十一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