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战局转折篇(2/3)

文/梦中宋韵55
从陈桥到崖山 | 本章字数:1949   | 从陈桥到崖山txt下载 | 从陈桥到崖山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无敌升级王纵目琥珀之剑我的漂亮丈母娘天才萌宝:美男放过我娘亲甜心特工:腹黑Boss轻轻撩久仰大侠
亲自迎出帐门的呢?

不,这样做了是人之常情。而所谓大外戚就不是常人,尤其是做了这么多出格事的高大外戚!

高遵裕让刘昌祚在帐外边站了好大半夜,才让他进来。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而是质问:你为什么来得这样晚?西夏人都跑光了你才到,贻误战机了你知道不?

刘昌祚头晕。可他为人真是太厚道了。不仅没发火,还决定将厚道进行到底。历史将证明厚道有时是最要不得的!这时刘昌祚道了歉,以行动表达了自己诚意。他说:关于灵州城怎么打。他已有了成算。灵州靠着黄河,西夏援军无论从水路还是旱路。支援起来都很快速。我们应先把黄河就近渡口都控制住,来个围城打援,把灵州城牢牢孤立起来!这样,以灵州为点大量杀伤西夏军队,时间稍长,灵州不攻自破!

实话说,这办法是正解。如当年赵光义打幽州时也这样。就不会腹背受敌了。可刘昌祚怎也想不到,高大外戚接下来的反应居然是——大怒!

你一偏将,主攻大略是你可以决策的吗?明天我只要带队冲到灵州城下,每人带一包土堆在那儿。马上就能登上城墙!用得着旷日持久的围什么城、打什么援吗?

此言一出,满帐安静。这办法四五年前成功过,交趾人打邕州时就这样的。这次也能成功吗?没经验证很难说。不过既主将这样决定了,大家只有服从命令。刘昌祚想了想,决定告退。可临出帐门。又被叫了回去!

高遵裕一脸不耐烦,刘昌祚你这人太笨了,还不听指挥,不配当一军统领。现在你被撤职了,由…你的副手姚麟来接替你!

军人间的友谊是由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不会像你高大外戚那样。为了升官或利益而随便抛弃。姚家军第一代姚麟严辞拒绝!一顿大吵之后,事情有了结果。刘昌祚还是泾原军主将,只是泾原军退出了灵州争夺战,他们远离灵州城,在外围防守…

走出帐门的刘昌祚心里很难过。不是为了遭遇才悲愤,他发现自己还真是笨啊!明知对方怕他抢了头功,才在紧要关头下令停止攻击,这时还献什么策?在他想来这是本分,在高遵裕眼里就是继续地争、不停地争,明摆着是不服嘛…

应说下河东路主帅、大太监王中正了。同样是太监,人家李宪长驱直入、锐不可当。你却一直没消息,真是让人着急,忍不住问一声:你死到哪去了?

王中正没死,他一直非常顽强地跑路着…说实话他是5路大军中最幸福的一支。首先出发点就独一无二。麟州在河东路,与其它军队有天壤之别,兵力强悍,大宋西军之最强的折家军就在他的辖区里!

出发前,管运粮的转运使庄公岳专门过来请示:您需要多少天的粮?王中正很认真的想了想说:要半个月…庄公岳当时就沉默了,您意思是灭掉西夏国这样重大的任务只需半个月就能完成?心里有这样的问号,可庄公岳什么都没多说。他是个成熟的公务员,你要多少我给多少,只是需您亲笔签署这条命令…王中正也真的写了,之后点兵出发!

出了国门后,这位大太监充分表现出一军事工作者的“谨慎”他的谨慎是其他4路指挥官所望尘莫及、拍马都追不上、做梦都想不到的。如他不许士兵生火做饭、不许牲口鸣叫、全军不许发出任何响动!以免暴露军队行踪,招来敌人!

可他身在最外线,种谔又提前把他前方路上所有敌军都砍倒,已是一马平川没任何危险了,你这死太监还紧张什么?

没兴趣把宝贵文字用在痛骂这阉人身上,直接说河东军的出兵整个过程。9月23日出发,如此这般,一路上没遇到任何敌军。冷、饿2点就折磨死近2万河东军。11月4日,河东军退回宋境的延州进行休整。步骑总合6万人、民夫6万、马2000匹、驴3000头。另有民夫5万人作为后备的强大部队,出兵40余天,只是进行了一次野外徒步,就结束了使命…

5日,除河东军之外,其余4支军队合围灵州城下。这时,梁太后才发了急,询问大家该怎么办。诸将都说拼死一战。只有一位老将献策“坚壁清野,纵其深入。聚精兵于灵州,遣轻骑断宋军粮道。如今天气已冰,宋军无粮,可不战而困也”

6日,种谔在黑水大败西夏。7日,李宪在啰逋川大败西夏。而6日,高大外戚终于以自己的环庆军发动了灵州城之战!有必要说下灵州城城防了。灵州在宋朝名下时只是塞外名城,有些战备意义罢了。从宋真宗能把它随便扔了,就能看出它的地位。到党项人手里就不一样了,这时的灵州城是西夏国陪都西平府,城高3丈,以黄河为护城河,数十里周长的墙头上用浸了水的毡毯包裹,各种城防器械一应俱全!平心而论,这种防卫体系除不如宋朝都城开封、重镇太原外,中原各地其余名城还真都不如它。这时高遵裕手握环庆、泾原2军主力,居然事先自废武功,抛开一半兵力不用,独自去攻打,这种自信真是让人没话说…

攻城开始!只见环庆军全军出动,各种办法齐上阵。堆土、爬城、放火、挖洞等等全部出笼,热火朝天忙了一上午,把灵州城闹得跟菜市场一样。正折腾中,突然觉得身后不对,声音居然比这边还大?

回头一看,在后旁观的泾原军竟比他们还忙?只见从黄河东关渡口赶来无边无沿的西夏军,像蚂蚁一样扑了过来!事实证明刘昌祚猜中了,不管宋

状态提示: 战局转折篇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战局转折篇(2/3) 返回《从陈桥到崖山》目录下一页:战局转折篇(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