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第六百一十九章 选址(2/2)

文/淡墨青衫
调教大明 | 本章字数:1178   | 调教大明txt下载 | 调教大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办到。

这一次回家,顾宪成大洒名帖,南京和苏松常一带的有名的官绅名士,实在是被他请了不少,这无锡城中,来来往往几乎全部是有功名的名士和随员,堪称江南盛事。

事实上也就是顾宪成有这样的能量,一般的世家子弟就算是中了进士,最多是与本城的名流和少数的外城知交同年往来,想如

顾宪成这样一呼百应,几乎没有可能。

顾宪成的解元和京官身份都不算什么……他现在只是六品,而且还不是翰林,也不是在御史里行,京官之中,最重科、道、詹、翰,最贵翰林,开府詹事,升侍讲侍读,再主持科考,再转京卿,侍郎,再入内阁,这是终南捷径,起步就比人家快的多。

中在二甲以上,十几年入阁的官员极多,在地方的三甲进士,说不定刚刚三任知县考满,转为府同知,而他的一甲二甲同年,此时老了。

顾宪成只是六部中的主事,升官绝不会很快,他的被重视的原因,便是在他的交游。

赵南星,邹元标,加上李三才等在中枢的实力官员,又都在盛壮青年,彼此隐隐有结党之势,又多以江南籍贯为主,顾宪成本人确实也是超级牛的饱学名士,这一回乡,一号召,自然是从者云集,连常州知府也惊动了,特意从府城赶来,也参加了几次诗会宴会,这样的雅事如果地方官没参加或被拒之门外,这“文教”两字功劳,可是自己个放弃的,怨不得别人了。

“大哥,地方是最要紧的,我们还只是有这个打算,距离真正做起来,最少还有好些年的光景呢。所以,不要着急,从容选址,将风水布局……”

“说起来叫人头疼哉?”顾家老大听着乃弟的啰嗦,不禁叫起头疼来。

顾家兄弟几个,在风景绝佳

的太湖边上,顾宪成与高攀龙,安希范等人一并游览,同时,也是有一个重要的目标。

“大兄,实在难寻么?”

“难!你这么多要求,不能离城远,亦不能太近,还要风景好,要风水佳,那么依山傍水最好,现在哪里容易找到这么大的地方?你要知道,我们无锡现在有钱人多的是,城外靠山有湖的地方,多半叫人圈了地,要么已经修了园,要么正在修,或是放在那里预备着。我们要用,就得花重金去买……我弄不明白,你现在官当的好好的,怎地弄起讲学之事来?难道你要辞官或是请假家居一段时间?”

大明官员,说苦极苦,一年到头,法定假期十几天,真要勤劳奉公,当官十几年也回不得家。

说闲也极闲,政治风向不和,政敌强大,或是体弱多病,或是不欲辛苦,说请假便能请假,半年一年随意,甚至在家闲居几年养望,只要自己得手的同党上台了,一样可以扶摇直上。当年的严嵩就是一个例子,诸如此类的人,多的是。

如果顾宪成真的有意讲学,请个病假在家泡个几年根本不会有人管他,声名起来了,有同党在朝中一举荐,召还回京,仍然可以升官。

这也算是一个升官的办法,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关系的,这一招是玩不得的。

要讲学,当然要有讲学的所在地方,今日一大群人出来,包括高攀龙和安希范这样已

经跟着顾宪成学习和交流的青年名士在内,就是要选一个最合适的地方来讲学。这,也是顾宪成这一回返乡的重要原因之一。


状态提示: 第六百一十九章 选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六百一十九章 选址(2/2) 返回《调教大明》目录下一章:第六百二十章 压价(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