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不落帝国281章 全球繁荣的根基(2/3)

文/时空寡头ken
第一日不落帝国 | 本章字数:1956   | 第一日不落帝国txt下载 | 第一日不落帝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无敌升级王纵目我的漂亮丈母娘天才萌宝:美男放过我娘亲久仰大侠甜心特工:腹黑Boss轻轻撩琥珀之剑
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时代。’

这段话侧面显示了进口的货物性质都是原材料。有些时候强调海外的繁荣也是为了掩盖资本输出和倾销工业品的遮羞布。只有投资和减少剪刀差,提高贸易伙伴的购买力才能持久的剪羊毛。没有多少媒体会说本国出口了多少万的工业品和高精尖设备,这无益于提高国民荣誉感自豪感。反而让人认识到剪刀差的巨大和剥削程度。

帝国本土提供资本、技术、工业品、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食品、劳动力、原料、能源、市场的简单分工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全球化格局了。

穿越众在推动第二次工业化的电气革命中自然而然的挑选那些开采成本低的表层油气田,放弃了那些储量小、成本高的油气田。那么全球采油成本最低的地方自然是海湾地区了,为了支持塞尔柱和萨拉森的石油开采、运输和提炼能力,穿越众在海湾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工程和学校。这些让当地人致富的工程和学校很快就成为了新兴的城市中心和中国城。到处都是中文的招牌和路标,几乎和直布罗陀等免税港没什么区别了。

这里的开发也是建立在帝国在建国之初就选定阿拉伯语为第一外语的教育方针结果之上的。这个时空不是21世纪的旧时空。没有维多利亚女王的日不落殖民帝国的文化扩张,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半个旧大陆世界都是说阿拉伯语的国家和伊斯兰化的国家。不光塞尔柱、伽色尼、萨拉森三国说阿拉伯语,玄洲(非洲)大陆有一半的地区都通行阿拉伯语,尤其是北部和东部的诸多伊斯兰化的小国、城邦、部落官方语言都是阿拉伯语。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文化共同体。阿拉伯语地区是帝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名的梵语区不相伯仲。

人口密度远远大于阿拉伯语地区的梵语区面积只有前者的一半,但是人口相差无几。孟加拉地区的波罗王国只有塞尔柱王国的十分之一的面积,人口却高达千万,比塞尔柱的一半人口还多。两国对帝国的贸易额却差不多。

原因很简单,波罗王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国家,进出口能力有限。就算人口多,只能出口一点粮食和染料之类的农产品,进口一些奢侈品和建材杂货之类的,也没什么购买力和消费力。塞尔柱则是一个新兴的前工业化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每年出口大批的石油、羊毛、矿产和进口齐全的工业品让它的经济发展很快。来自帝国的大批投资也让这个国家高速的发展起来,早就超过了波罗王国这个老早就和帝国建立贸易的落后国家了。

为了远交近攻,弱化邻国,让邻国的经济单一化、越来越依赖帝国的贸易是基本国策。而逊尼派的塞尔柱和萨拉森与什叶派的埃及的敌意是天然的军火销售和制衡背景。

只要维持中东的均衡。加上傀儡一样的所罗门王国的微调,帝国就能像调整砝码一样左右天平的状态。

至于赤洲大陆那就更不用说了,遍地原住民部落的蛮荒时代非常好搞定,移民潮、淘金潮、殖产兴业大潮的冲击下,人口、武力、凝聚力全方位落后的红皮土著很快就成为了矿工、农夫、伐木工、雇佣兵和皮草商人学徒了。就是各个部落的酋长也在帝国移民当局的三弹(子弹、银弹、肉弹,当然这个肉弹不是指女人,而是指相对渔猎文明落后的生产力要高得多的城市文明生活。顿顿有鱼肉餐餐有油盐的吸引力对于需要靠抽烟解饿的部落是很大的。)攻势下投降的投降、投靠的投靠、投诚的投诚(打不过的没办法的叫投降、打之前就输诚纳贡服管的叫投靠、带路的有投名状的叫投诚)。除了玛雅和奇穆王国这两个水平高一点的部落联盟逃脱了被吞并的命运,其他的部族领地都融入了帝国的版图。而这两个幸运的国家则成为了其他部落的样板和最大的劳动力黑洞,不断的吸引周边的部族迁移到境内兴办各种种植园和矿山。

要知道资本主义的产业规模和渔猎时代的人口密度显然是不能相适应的,一个波托西矿山就要雇佣数万矿工,这几乎是整个安第斯山脉地区精壮劳动力的总和了。为了开发巴塔哥尼亚高地的银矿和奇穆王国的铜矿硝石矿,整个南赤洲南部的部落精壮几乎都被集中起来了。

北赤洲的资源精华几乎全部都集中海边地区和大陆边缘。鹦鹉半岛(形状类似鹦鹉的喙,也就是佛罗里达半岛)和的靛蓝种植园和鳄鱼养殖场非常缺乏劳动力。奴隶贸易的滥觞确是让帝国无可奈何。没人贩卖黑奴到遥远的赤洲东海岸,因为玄洲西海岸有大量的劳动机会,不论是种植业还是伐木业都需要很多的本地劳工,跨大西洋运输奴隶非常亏本。赤洲的奴隶贸易主要是温带的部族被热带的部族掳掠去种植园。平原的部族被山地的部族掳掠去开矿,帝国的国民基本没有参与到奴隶贸易中来,因为利润实在是微薄,风险实在是太大。

禁止奴隶贸易法对国民涉足人口买卖的处罚重的惊人,一旦被抓住就是永不特赦的无期徒刑或者矿山苦役基本就是死定了。发了财的原住民酋长也会积极的在金盆洗手之后争取入籍,但是劳动力紧缺的现状还是无法缓解。很多产业和岗位都是无法用机器代替的,比如收割棕榈、橡胶、可可、芒果等高等植物种植园的劳动力,一些需要手工的加工业岗位更是如此。

为了化解北赤洲的东海岸劳工荒,从欧洲引入

状态提示: 281章 全球繁荣的根基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281章 全球繁荣的根基(2/3) 返回《第一日不落帝国》目录下一页:281章 全球繁荣的根基(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