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雄第30章南阳(2/2)

文/鹤壁山
三国人雄 | 本章字数:1133   | 三国人雄txt下载 | 三国人雄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与我们现代所认识的伤寒并非一个概念。据现代研究者分析认为,当时的“伤寒”很可能是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两种疾病,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无论哪种疾病,在瘟疫来临的初期,面对可怕的瘟疫,人们几乎是束手无策,只能在绝望中等待死亡。

此时“医圣”张仲景,还没有写出《伤寒杂病》。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邓艽听见城中哀嚎不断,走在城中心里也不是滋味。唤出系统查询有没有,医治办法。可惜,前世就一普通高中生。哪里接触得到医学知识!

人元丹到是能救,可满城多少人?人元丹就二千多颗,全用也就不完啊!

不过还是要做点什么,不然心中难安。于是邓艽直接去了郡守府,让门口小厮通报。

南阳太守褚贡,亲自出来迎接。邓艽见是褚贡有点印象,应该就是被黄巾军,大将张曼成击杀的褚贡。

褚贡也是运气不好,刚上任就遇这种事情。在洛阳就听闻邓艽的大名,没想到邓艽会到南阳来。

邓艽几人客套几句,就进入正题。邓艽说疫情的防治方法,“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这种对水质量的判断和分级,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邓艽还建议保持口腔清洁,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如上海人的冬季进补,广东人的中药煲汤,南方的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黄酒等习惯,很多都同预防瘟疫有关。

改善环境条件,药物预防消毒。

通过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减少瘟疫的传播。很早就受到了人们相当的重视。此时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饮水池的地方,当然南阳这里没有。要认识到患病的动物和牲畜可以传染疾病,切不可让其污染水源。秦国时规定不可随便放置垃圾,“弃灰于道者”要被处以罚款。当时城市内设有下水通道,管道多为陶制,逐节相连,可以排泄污水。这种装置已经接近现代的下水道系统。此时已有专门,装粪便的容器和痰盂及厕所。此时城市里还设有公共厕所,称为“都厕”,供大家方便。唐宋时期官方曾大力提倡种树以绿化环境,并设有严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损”。另外,在瘟疫流行期间,要用药物消毒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入城的宾客入城时,其乘车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宋代还用艾蒿等,药物驱赶蚊虫以防止瘟疫。

邓艽说完用丝绸,做了个简易口罩。褚贡拿着记录好的,防疫方法如获至宝。急忙下令照做,所有小吏兵卒全部出动。

此时东城一家小院内,一男子正抱着一个五六岁小孩,口中喃喃自语。


状态提示: 第30章南阳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30章南阳(2/2) 返回《三国人雄》目录下一章:第31章老将黄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