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拆迁工第564章 第二战场(2/3)

文/巡洋舰
大清拆迁工 | 本章字数:1937   | 大清拆迁工txt下载 | 大清拆迁工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第一狠人大唐风华路帝国第一驸马万事如易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舍特要塞便被攻破,苏伊士运河落入同盟国手里。同时,埃及都开罗的门户也被打开。

与此同时,北路军以德国和奥匈帝因作为主力,大军绍万直逼英国在埃及的海军基地塞德港。

口日,同盟国海军封锁塞德港。五十多艘战舰轮番炮击港内的英国战舰和防御设施。日,德奥联军集中如门各口径大炮,猛烈轰击在坎塔拉阻击的英军。英军将整个埃及的兵力收缩后,只有一万三千余人,而且装备落后,不敌德奥联军。坚守到旧日凌晨时,德奥联军从背后突破坎塔拉的英军防线,坎塔拉英军大部分被消灭,一部分投降,一小部分溃退至塞德港,跟英国留守港口的部队一起坚守待援。

英国政府对于同盟国迅出击西亚和北非感到非常的头疼,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英法现在根本无法及时抽调兵力增援殖民地,而原本英国准备调集大批战舰前往地中海,结果德国公海舰队于。日展开大规模行动,摧毁了许多英国海军设置的水雷封锁线,使得英国海军不得不全舰队出动,压住德国公海舰队。防止其进一步突出封锁。因此。无法增援地中海。

占日,德奥联军突破塞德港南面西玛山炮台,占领制高点后,德奥联军将大炮架在上面,朝着塞德港内的三艘英国巡洋舰炮击。同时,对塞德港起最后的步兵冲锋。这时,奥匈帝国巴尔干集团军使用过的装甲步兵战车再度威,一个小时内接连突破英军十二处简易防御战壕。

6日中午,德奥联军攻入塞德港。英军被迫凿沉军舰,向同盟国投降。

同一天下午,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联军在埃及本土将领亨利的接应下,开罗守军临阵倒戈,攻击英国守军,同盟国联军趁机开进了开罗,导致英军大败。

2o日,埃及全境光复。当天中午,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五国成立埃及战时管理委员会。考虑到埃及的战略作用,以及埃及人民的情绪。同盟国放弃瓜分领土,转而戈分势力范围。埃及废除所有跟英国有关的条约,阿巴斯二世重新复辟,成立埃及王国。

引日,埃及国王阿巴斯二世下令加入同盟国,并对协约国宣战。同时,土耳其收复约旦和叙利亚,从新成为他们的宗主国。飞日,约旦和叙利亚先后宣布加入同盟国,并对协约国宣战。

至此,同盟国数量增加到了八个,协约国将面对空前的被动局面。尤其是英法在达达尼尔和土耳其问题上耍了俄国,造成俄**队拒绝出兵牵制土耳其,给英法在西亚和北非的殖民地造成巨大损失。

而俄皇尼古拉二世依然非常愤怒的谴责英法两国是在“自食恶果,受到惩罚是应该的!”

这个时候,英法两国终于低下头,向俄国道歉,承担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失利的责任。英法两国政府表示希望俄国政府原谅他们的过错,并希望俄国紧急出兵土耳其,牵制土耳其兵力。同时,由于英国是罪魁祸,因此代价自然要英国人来抗。英国政府罢免了海军大臣丘吉尔,为了给俄国人消气,英国放弃阿富汗殖民地利益,全部转给俄国人。法国则免除了俄国一部分欠法国的债务。

为此,俄国人得到了在阿富汗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暂时原谅了英法两国,三国协约内讧风暴得以平息。不过,英国可是没有那么好心,虽然将阿富汗给了鼎国人。可是阿富汗的旁边是中国的西疆。另一侧是伊朗。都知道伊朗是中国扶植的亲华政府,虽然中国不承认那里是中国的殖民地,可是伊朗政府为中国马是瞻,俨然将自己看作是大中华帝国的成员。这样一来,俄国夹在两者之间,不跟中国爆冲突才怪?

英国人这么做的另外一个目的是,牺牲阿富汗给俄国,借此缓和中英矛盾。因为中英在东南亚的明争暗斗,已经让两国有些敌视态度了。原本英国准备制裁中国贸易,借机报复。如今在地中海、西亚和北非的接连失败,导致英国政府不敢再得罪任何国家了,尤其是中国。

面对中国政府质问英国为何将价值落亿龙币的支票交给了意大利,英国政府只好表示为了安抚意大利不参战,持妹微持中古。英国只好借款给意大利。然而意大利信不甘哭糊,目前英国除了龙币外,再没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了。因此,只好先行将这笔从中国的借款转手给意大利。

中国方面自然明白英国是在掩饰,其根本的意图就是想要拉拢意大利参战。顺道报复中国。这笔巨款如果留在英国,那么英国报复中国时,自己也会因为借口而遭到损失。而把这笔巨款交给意大利的话,跟中国形成三角债关系,英国就不会有损失了。

中英双方都在给自己找台阶下,英国此时惨败。不想再得罪中国。而中国为了平衡欧洲态势,这个时候不能对英国实行反经济报复手段。双方都是在进行着一场暗中的大国博弈,最后双方以什么事情都没有生过的态度化解了这次中英危机。

在欧洲战局胶着的时候。同盟国开辟第二战场异常的顺利。然而,这个时候。同盟国遇到了难题。想要从6地攻击法国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话,必须通过意大利殖民的利比亚。

此时。同盟国虽然在第二战场上节节胜利,但是欧洲战争依然处于僵持状态。德军在兵力上渐渐的感到了吃力。因为德国的人口不比英法俄尤其是俄国的人口对德国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同盟国对于意

状态提示: 第564章 第二战场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564章 第二战场(2/3) 返回《大清拆迁工》目录下一页:第564章 第二战场(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