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那些爱情第114章 史书里的真相(2/3)

文/聆岚
古时候那些爱情 | 本章字数:1870   | 古时候那些爱情txt下载 | 古时候那些爱情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催眠调教我的护士女友象拔蚌2 爱好杀亲夫银星读书(高H小说)卧龙山庄绿帽特工关于母亲那点事儿
佳话,一对足千秋。

从这时,他就开始为刘备做了政治蓝图。

而之后,就是他一步步地开始实现自己的蓝图。只短短数年,把刘备从一个流窜逃亡的败军之将,一步步扶上了拥有益州大地,可以与曹操、孙权争衡的一方王侯。

所以,从来没有人可以否认,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辅佐刘备的诸多事迹在此不做细述,我们只单来看看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对“鱼水君臣”是否真的如同后世传闻中那样推心置腹。

其实,诸葛亮与刘备两人的矛盾,和荀彧与曹操的矛盾本质上是相同的。

作为心忧天下的名士,孔明和荀令君的志向都是兴复汉室,中兴东汉王朝。而刘备而曹操谋求的都是自己的霸业。所以,这样的君臣自然貌合神离。

而最后,刘备临终前永安托孤之时,他托孤的对象,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他还让益州大族李严同受遗诏,目的就在于制衡诸葛亮。

临终托孤,刘备的那一句“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怎么看都应该是以退为进,逼迫诸葛亮表忠心——如果真心让位,自然直接让了,何必如此麻烦?

于是,诸葛丞相也真的顺从其意,表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他用自己的余生践行了这个诺言。

再来看看后主刘禅对于丞相诸葛亮的感觉罢。

也只单提一件事。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各地都纷纷要求为诸葛亮立庙。结果如何呢?“朝议不听”,就是不准。于是百姓们无奈,只好在街头巷尾自己设一个灵台,来祭祀他们无限缅怀的丞相诸葛亮。这个时候就有人向朝廷提出来,说是否可以在成都为诸葛亮立一个庙呢?结果是“后主不从”,又未获准。后来有人提出来,说这样也不太好,因为私祭你是阻止不住的,不如把民间这些随意的祭祀由我们政府规范起来。这才勉强同意,在定军山诸葛亮的墓前立了一个庙。

——在诸葛亮死后,不愿为他立庙祭祀,可见刘禅对这位为他们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丞相是不是真心的敬重了。

千载之下,一声叹息。

诸葛亮死后,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

诸葛亮曾经上表言自己家无余财,只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诸葛亮死后三十年,他的独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身死沙场,为守卫蜀汉江山牺牲了性命。

读史至此,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他的忠诚和操行。

二、才华

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近乎被神化的人物,他的事迹家喻户晓,许多孩子大概像我一样自孩提时代就听着他的传说长大。

后来细阅史书,真正为他的智慧冠绝,他的高尚德行,他的才华横溢所折服。

1、政治军事

诸葛亮的政治理念一直是“依法治国”,在治理国家方面,蜀汉是三国之中最为成功的。而因为诸葛亮克己奉公,清廉自正,一切以身作则,所以尽管严刑峻法百姓却没有怨言。

另一方面他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造福了蜀汉一方,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很大发殿,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所以即便多年之后百姓仍是追忆缅怀着诸葛丞相。

2、发明

孔明历史所载的发明,仅列举:孔明灯、木牛流马、八阵图、诸葛连弩、木兽、孔明锁、地雷

3、书法

诸葛亮擅长书法,能写篆书、八分和草书,而且造诣不俗。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十三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

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诸葛亮在政务和军事活动中,也常有练习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他却不忘练习书法。

4、丹青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可见,诸葛亮的画作乃是当世一流。

5、琴乐

诸葛亮精通音律,尤喜操琴。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

状态提示: 第114章 史书里的真相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114章 史书里的真相(2/3) 返回《古时候那些爱情》目录下一页:第114章 史书里的真相(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