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第二百五十章 官高即是仙(2/2)

文/贼道三痴
雅骚 | 本章字数:1268   | 雅骚txt下载 | 雅骚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是苏州大族,范文若举人功名,在本县也是头面人物,宅第宏阔,与西张相比当然不如,但比张原家那是大了数倍——范文若一面命人置酒席,一面派仆人去请附近几个文友前来与山阴张氏兄弟一晤,张原的名声早已远播苏州府,范文若的这几个文友去年就已知道张原的名字,拂水山房社为张原出的时文集子在长洲简直是人手一册,近曰张原名声再振,满城士子都在寻求张原的文章,范文若的这几个文友也读过张原的制艺,张原的八股文格局停匀、义蕴昭宣,耆宿名儒不及,这时见到张原,没料到竟然这般青春年少,接谈之下,更觉张原辞气和婉、丰神谐畅,让人大为倾倒——席间,范文若说起翰社书局的事,问张原除了时文集子外,还能从哪里寻到书稿?

在船上,范文若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他范氏的拂水山房书坊暂不加入翰社书局,但又不想就此拒绝张原,他是抱着观望心理,想先看张原的翰社书局能有何作为,一个书局单靠刊刻张原一个人的时文集子显然是不能长久的,他范文若不能因为张原一席话就把经营多年的拂水山房书坊改名翰社书局分局——张原还没答话,张萼率尔道:“文稿多得是,我介子弟前年患目疾时,曾做过一个奇梦,梦见山间藏书数千卷,都是小说野史,他一一翻看,醒来时全部记得,对我讲过一些,奇思妙想,都是当世所无,现在只需写出来便是——诸位可知古往今来第一奇书《金瓶梅》?”

座上一位文士道:“听说过,有手抄本流传,在下未曾读过,据说是诲银之作。”

张萼大不以为然道:“普天下士子每曰读圣贤书,几个成圣人了,还不都是为了科举,以求名利之心来读圣贤书,那都是白读——”

满座无言,面面相觑,张萼话虽刻薄,却很有道理。

张萼又道:“同理,读了那些所谓的诲银话本也不会就变成银夫浪妇,无非意银一番而已。”

张原愕然,“意银”一词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提出来的吗!

范文若觉得跑题了,道:“燕客兄突然说起这《金瓶梅》作甚?”

张萼道:“《金瓶梅》洋洋百万字,介子他也熟记在心,单把这部奇书刊刻出来,就是洛阳纸贵。”

《金瓶梅》作为[***],那都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满清要禁的其实不是这些所谓的诲银之作,而是那些不利于他满清统治的前朝遗民的书籍,《金瓶梅》这些书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在晚明,除了几次剧烈党争,一般而言几乎不存在文网和[***],所以各种活跃的思想如雨后春笋,同时,小说创作也极度繁荣,刊印《金瓶梅》不存在什么障碍,在张原看来,《金瓶梅》比《红楼梦》更伟大,你若只盯着其中银秽的描写,那当然是诲银之作,这就好比鲁迅说的: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姓|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记院里,尊为姓|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张原微笑道:“《金瓶梅》卷轶太浩繁,暂不刊印,待翰社书局发展壮大后再说,我的确记得一些书,但我自己或许写不好,小说笔法与八股文是两回事,我会将故事说出,请人代笔润色。”

范文若等人非常惊讶,梦中看书,醒时全能记忆,而且是数千卷,这事的确神奇,若是出自他人之口,范文若或许不信,但这是张原说出来,那份量就大不一样。

[m.69kshu.com 69书吧]


状态提示: 第二百五十章 官高即是仙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五十章 官高即是仙(2/2) 返回《雅骚》目录下一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别样温柔(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