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第十六章 赶赴安邑(1/2)

文/日月清明
三国之董卓之子 | 本章字数:1935   | 三国之董卓之子txt下载 | 三国之董卓之子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国士无双1908再造中华大明烟火大唐铁肩王狄光嗣回到宋朝当土豪左或右,只是无法回头成汉帝国

关于前文之中提到的“徐家男女老幼,青壮仆从总计四千多人,良田十数万亩“这一问题,关于其中的概念,比如一个人能耕种多少地,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在这里解释说明一下。t/同时也算是一个本文关于农业方面的设定。

荀悦在《前汉纪·文帝二年》载有晁错复说上之言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一百亩产粟三百石,亩产粟3石。汉代的小亩比战国时期的周亩略小,合今市亩0.228亩,折合今量就是亩产粟281市斤,高于战国后期的247市斤。一户五人,有两名男丁耕作的劳动力,去耕耘一百亩地,可得到三百石,在三百多年后的东汉末年可能会更多。

鉴于以上所说的在西汉时期两个个成年劳动力可以耕作一百汉亩地,也就是现在的不到23亩地。到了三百多年后的东汉末年,生产力有所提高改善,所以耕作的效率也会略微有所提升。笔者在以后的叙述中设定一个成年劳动力可以耕作15亩地,亩产5石,每石60斤,亩产也就是300斤,可收获可以获得4,500市斤的粮食。前文以及后文都将使用现代的亩作为单位。

也就是说徐家有十万亩地,,四千多人,全部种植粮食的有六到七万多亩地,还有一些作为养殖牲畜,种植菜蔬等。

东汉末,经常会出现有地的找不到人种,没有土地的想种地也没有地种(当然天朝数社会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房子,有房子的人房子里没人住,没有房子的人想住也住不到,呵呵)。

六万多亩地年可以收30万石,除去四千多人每年消耗(假设每个人每天吃两斤粮食,一个月就是一石,一年就是12石,四千人一年就要消耗近五万石粮食),以及各种税费开支如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力税)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一下),徐家每年也可有余粮六到七万石左右,从徐家抄出的三十万石的粮食也可以说是徐家好多年的积累了。

诸事安排笃定,明日一早即刻出发。

众将散时,董守业将自己招揽之意,施向张既,说道“德容兄,我知你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所以想将你留在身边,早晚请益。不知你是否愿意?”

张既心想自己在蒲阪县基本上没有了立足之地,剩下的世家大族不敢找董守业的麻烦,肯定敢找自己的麻烦,要是留在蒲阪县,恐怕将来死无葬身之地,又见董白自己颇好,也算是推心置腹,何况天下乱局已现,将来战事不断,天下又有何处是自己安身之地,不如选一明主投之,展现自己一身的报负。

眼前的这位公子年纪虽轻,举止之间却有大家风范,领兵纵横、指挥若定。加之军纪良好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爱惜百姓,只怕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想到这里,便下定决心,跪下施礼到:“主公在上,张既愿效犬马之劳。主公不以臣下出身微末,既感激不尽。从此尽忠职守,无有二心!”

董守业心中一喜,赶快上前扶起,道:“德容大才,我已洞悉,我得德容,犹胜千军万马。”

张既口中连称不敢,

董守业又对张既说道:“不知德容家小尚在何方,是否需要安置,是否愿意现在就随军开拔。”

张既回答道:“回禀主公前段时间白波贼复起之时,卑下已经将家小送回老家冯翊郡高陵县了,所以无需担心家小问题。随时都可以随大军出发。”

董守业听完之后道:“那德容今晚就准备一下,明日随大军出发,但这蒲坂县令,不知德容可有接替的人选?”

张既答道:“本县的功曹,敦煌人周生列其才远胜与我,可以担当大任。足以接替我。”

董守业一听这个周生列在自己的脑海里一点儿都被没有印象,估计也就是个才华一般的人所以也没有放在欣赏,按着张既的意思让这个周生列担任这蒲坂县令。主从二人又寒暄了一阵,各自散去。

董守业内心狂喜不已啊,终于收到第一个小弟了,而且还是三国期间鼎鼎有名的张既张德容,这人曾经官至一州牧守,先后做过雍州刺史和凉州刺史。治政治军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曹魏安定西北边陲的重要人物。

现在张既已经三十岁左右,已经做了好几年的蒲阪县令,有相当的地方治理经验。对将来董守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将来少不了让他主政一方,安定一隅。

董守业仍令张既率领徐家的降兵,作为大军的后勤与辅助,主要负责粮草后勤等事务。并让他多想营中将校请教治兵练兵经验,尽快整合部队。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在战争中至关重要,张既见自己刚刚投效,董守业便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还让自己统领一校人马,这么信任自己。顿时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顿时忠诚度提高了一大截啊。

其实董守业想让张既先留在身边做一名类似参谋的角色,但是目前军中连个像模像样的文人都没有,确实没人能很好的负责粮草的。西凉军后勤问题颇多,没有可靠的、有能力的人才来负责,也是造成抢劫杀掠过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像张既这样的能上马治军、下马治政的文武双全人物目前自己军中一个也没有,既然有了,当然是不能放过。必须把他放在,最合适、最需要的岗位上,让他发光发热。而且看这模样,

状态提示: 第十六章 赶赴安邑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十五章 抄家 返回《三国之董卓之子》目录下一页:第十六章 赶赴安邑(1/2)(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