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一章 颜良文丑(2/2)

文/雪恋1988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本章字数:1195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txt下载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在最成熟期的武力表现了。文丑是个枪将。长枪与大刀不同,大刀的杀伤面积大,往往砍中一刀,非死即残。而长枪重量相对较轻,以刺杀为主。枪的杀伤面积小,所以,枪法尤其讲究准、快、狠。在演义里,虽然没有特别的刻画过文丑的枪法,但从他仅有的几场武斗中,却逐一的凸现出来。文丑和许楮不同,许楮突出的是力量,而文丑擅长的是武技。

文丑是个进攻型的武将,他的枪法最大的特点是“狠”。这在与公孙瓒一战中,表现的十分精彩。比起吕布战退公孙瓒,虽然多费了几个回合,但公孙瓒败给文丑,在形象上是非常屈辱的。

演义里形容他“弓箭尽失,头盔堕地;披纵马,奔转山坡”,这里,真实的反映了文丑枪法的凶狠,以及公孙瓒内心在交手后的极度恐惧。这种狠法,在流武将里算得上是独树一帜。这一点,同样一个公孙瓒,至少吕布没有做到。

其二,文丑的枪法在准确和快上也做的不错。面对公孙手下四员健将的一齐出战,文丑没有给他们出手的机会,早早便刺一将下马,令其他三将“作鸟兽散”去。

在与一流武将的交手时,文丑的表现应该令人满意。虽然败徐晃这一战例,在一些武评里提出了质疑。但如果当时文丑的部队没有上来,徐晃又能支持几十合呢?应该不会过三十合,因为文丑的枪够狠的了。所以说,文丑的武力需要张辽和徐晃的组合,才可能出现下风败退的可能。

但面对这种情况,文丑却做的太好了。他先是射倒张辽的战马,再从容击退挂了单的徐晃。这里,不能不让人对文丑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精妙的射术拍案叫绝。

文丑是一个纯技术型的武将,在力量上相对较弱。在演义的几次战斗中,文丑没有生擒过对手,这是一个比较轻型的力量表现。这个弱点,直接影响到他与关羽交锋时的迅落败。由于力量的先天不足,文丑重攻轻守,强调先制人。

这在通常的情况下,即便遇到流武将,文丑也能在前几十合之内抢得上风,甚至还能偶有杀机。但文丑的这个特点,也使他缺乏持久性。在一流武将中,文丑的持久性应该是最差的。

在遇到关羽前,文丑耗费了本来就并不逞强的大量体力,这时的文丑已经不是最强,他缺乏耐力和力量。而关羽出现后,他的重兵刃以及过快的马,又使得文丑在本身就相对较弱的防守上,遭遇了平生未有的巨大冲击。仅仅三合,文丑仅存的力量已经受不了。

而文丑是不喜欢防守的,现在再突然失了先手,文丑骄傲的心理优势一下便荡然无存,这就是“心怯”的由来。于是,文丑选择了“逃”,这肯定也是文丑没有过的经历,他不如徐晃、张颌,他没有“逃”的经验。所以,文丑便圆满的完成了自己在演义里的任务。

有趣的是,在关羽一生的战斗中,凭借马快而追上对手杀敌的,似乎只有文丑这个战例。从中可见,文丑对“逃”这个字上的领悟,存在着巨大的不足。当然,颜良之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文丑的挥。因为关羽的长相太容易辨认了。

文丑的结局,既有他主观上的原因,也有不小的客观理由。文丑的“心怯”不能忽视,但绝不能因为“心怯”把他一棍子打死。因为文丑在武斗上的高造诣,是不能否认的。


状态提示: 第一章 颜良文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章 颜良文丑(2/2) 返回《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目录下一章:第二章 九门之战(一)(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