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第257章(1/1)

文/王艳,王光波,李倩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 本章字数:1221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txt下载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涅槃之九界独尊灿烂阳光诸天里的圣主影视诸天从念力开始木叶:从成为草之国首领开始我替代了团藏木叶的风之子

第四卷第八章第七节 从“衣冠qín_shòu”看古代官员等级制度

开心一刻

人们常常用成语“衣冠qín_shòu”来形容道德败坏的人,讽刺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qín_shòu。其实这个成语的原意并非如此。在古代,“衣冠”一直作为权力的象征而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明朝时期,开始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

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文官绣禽象征温文尔雅,武官绣兽象征勇猛善战,并且这种制度等级森严,不得逾越。“衣冠”上的“qín_shòu”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

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鸂鶒(xichi)、鹌鹑、练雀。

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海马。

原本“衣冠qín_shòu”是个褒义词,但是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于是,“衣冠qín_shòu”就演变成形容为非作歹、如同牲畜之人的贬义词。

开心学国学

从先秦到清末,中国古代官员中就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以“秩”来表示次、序,又通职、禄,而用“品”表示等级差次。

汉代以前,官员无品,等级由“秩”而定。曹魏设九品之制,秩与品并行。后虽逐渐废止秩而专用官品,但习惯上仍将品、秩并称,以表示官僚的等级高下。

官品的九品之制是从曹魏时期开始实行的,一品为高,九品为低。在九品官制确定之后,才逐渐开始以此划分尊卑贵贱,例如晋朝时候,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国子学,而五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只能入太学。隋唐时期,官员三品以上为贵,五品以上为“通贵”,故有“九品以上官卑,五品以上官贵”的说法。

此外,官职的称呼不仅能够体现出官位大小,还往往能够体现其职能。例如: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的副职。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状态提示: 第257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章:第256章 返回《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目录下一章:第258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