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大明第二百四十七章:以儆效尤(2/3)

文/春江钓客
逐鹿大明 | 本章字数:1930   | 逐鹿大明txt下载 | 逐鹿大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民国奋斗手册[重生]帝女风华通灵帝后:邪帝,轻点撩重生细水长流一剑一酒一乾坤时光糖果屋失贞姬妾
县父母之官,掌握万千黎民百姓生计。弄虚作假之辈若是窃居权柄,又会不会营私舞弊,害得黎民百姓家破人亡呢?”

李成元闻得此言,回想昔日的高丽给元朝王后妃子把持朝政,一应要害官员几乎个个是她们一言而决下任用的亲信,眼见大明如此严酷的考试制度,不禁长叹一声,默然无语。

朱权乃是一军统帅,久经战阵,见惯了惨烈的厮杀,军中惩罚士卒往往便是一通军棍,甚或是斩首示众,人死万事休,砍了头他自然也就感觉不到羞辱。今日眼见这王修文只因作弊之事,给礼部的酷吏在众目睽睽下摆布得欲死不能,心中本也有些不忍,此时听得陈诚此言,回想昔日在大宁之时,知县刘承宗这般不过七品文官在地方上却是拥有极大的实权,心中之感甚是沉重,只觉复杂难言,

步入国子监考场后,只见那些鱼贯而入的士子在一众礼部官员以及衙役的引导下各自步入闱场。那闱场却是以木栅隔开,不过三尺见方,只得一人端坐的空间,显得极是局促狭隘,密密麻麻排列开去,恰似半开的囚笼一般无二。

在一众冷面相对的礼部官员呵斥之下,一众士子尽皆步入闱场,除衣去衫,脱得赤条条下将衣帽鞋袜交予那些冷冷注视一侧的衙役差人检查。

一众如狼似虎的应天府衙役们顺手将这些读书人平日里视作性命,带入考场的笔墨纸砚抛弃垃圾般掷入早已搁置一旁的竹筐,捉贼搜赃一般拿起这些衣衫鞋袜仔细查看检验其中有无夹带,遇到那些刁钻的衙役更是以小刀挑开那些贫家子弟衣衫上的补丁,生怕漏掉丝毫可疑之处。礼部的官员们更是来到士子身前逐一检查考生们头发中有无夹带藏私。身负重木枷,给押在考场大门外示众的两个士子,显见得便是没有侥幸逃脱这一关。

李成元眼见考场之内自主考官刘三吾,副考官纪善,白信以下到那些礼部官员个个面沉似水,一众手持长枪的大明士卒肃立一侧,如临大敌一般,只觉得这考场之内充满了一股肃杀难言的沉重气氛,仿佛空气都是有些凝固了一般,不禁苦笑道:“考场之内倒是如此剑拔弩张,如临大敌,倒是让小使大开眼界。”

朱权闻言笑道:“科考取士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中刀光剑影尤甚沙场厮杀。”

陈诚微笑言道:“任你家中富甲一方,家财万贯,抑或寒衣素食,田间耕作。任你才高八斗,他日出任知府,知县,权重一方,只要步入考场,都须得赤条条走上这一遭。”

衙役们将礼部早已备下的笔墨纸砚分别放置士子们身前桌上,好一番忙碌之后,礼部官员匆匆来到刘三吾面前,禀报今日春闱第一场已然满员。

老态龙钟的主考官刘三吾闻言便即率领纪善,白信等人来到空旷之地中央肃立的孔子像前焚香祷告,诵道:“弟子刘三吾今日奉大明洪武皇帝陛下旨意主持科考,旨在以文取士,为江山社稷选取贤良忠贞之士,牧守一方,他日造福黎民百姓……”

一众身处闱场中士子,不论是两鬓染霜,年过四十的中年之人,或是年少弱冠的青年才俊,此时早已穿戴整齐,个个神态恭谨的遥遥对孔子塑像施礼,朗声诵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弟子某府某县某某,决意在此和天下才俊以文章一决高下,绝不欺天瞒地,弄虚作假,致使祖宗蒙羞。”诸如此类云云。

眼见如此一幕,朱权心中却是感慨万千,回想自己昔日所处的时代,考试作弊在巨大利益诱使之下,形成了从头至尾的产业链。很多人自小学,到中学,大学,从羞于作弊,到从恶入流,再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某某知名专家教授被曝光曾经公然剽窃他人文章,心中沉重无比,难以言表。

朱权自个在那里暗自腹诽,考场中无数已然正襟端坐的士子却已然在主考官刘三吾的一声令下后开始了考试。抓耳挠腮者有之,冥思苦想者有之,自然也不乏神态自若,笔走龙蛇,显见得胸有成竹之辈,此等众生百态倒也不一而足。

一个个手持长枪,肃立在考生面前数尺之外的明军士卒牢牢盯着自己监视的对象,手持戒尺的礼部官员在闱场中巡视来去。

李成元在陈诚的引领下一路观看,饶有兴致的问道:“学子们考的莫非是唐诗宋词?”在他看来,东汉末年的曹植,唐时李白,杜甫,再到宋朝的苏东坡不都是以诗词留名青史的的大才子么?这唐诗宋词自然也就代表了中土文化的巅峰。

“非也,诗词乃是风花雪月之才。文章纵然写得花团锦簇,却也未必长于政务。春闱科考,以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靠时务策论,其中尤以经义为重。”陈诚娓娓言道。

朱权也曾被朱元璋强迫着在国子监上课,自然知晓陈诚口中所说的所谓《四书》便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五经》即《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李成元讶然问道:“经义为重?便是对四书五经的释义?”

陈诚微微颔首言道:“北宋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提出以经义之学取士,但对文体并无特殊要求。”

李成元颇受儒家文化影响,不但极为仰慕唐宋文化,对于目下的大明科举取士也是充满了

状态提示: 第二百四十七章:以儆效尤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四十七章:以儆效尤(2/3) 返回《逐鹿大明》目录下一页:第二百四十七章:以儆效尤(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