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代名人录周国君王周公旦(续)(2/3)

文/欧阳靖康戴韵
中华古代名人录 | 本章字数:2004   | 中华古代名人录txt下载 | 中华古代名人录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民国奋斗手册[重生]帝女风华通灵帝后:邪帝,轻点撩重生细水长流一剑一酒一乾坤时光糖果屋惊世魔妃:废柴二小姐
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於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於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国曰:「周公将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於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11执政篡位西周时期,周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纪尚小,关于周公作为叔父如何处理当时朝中政治局面的这一问题,从春秋时期,一直是众说纷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称,周公曾“股肱周室,夹辅成王传”;《左传·定公四年》又记,成王在武王之后继位时,“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记·周本纪》也载,由于天下刚刚稳定,成王还在少年时期,“周公……乃摄行政,当国”。从这些可了解周公只是“夹辅”或“相”成王,“摄(代为)行政”,并没有篡夺王位的意思。《孟子·万章》说得更为详细,“周公尔有天下”。然而有些史料中记载,周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这样的。《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记论训》都说,周公想要夺取天下。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解释说,周公想要得到天子的皇位。《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卷三又称: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书·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着天下的国事。据今所考,《尚书·大诰》中的“王”把文王称为“宁王”,也称作“宁考”。“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文王的儿子是周公,文王的孙子是成王,所以只有周公才能称文王为“考。”《尚书·唐诰》又载:“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周公的同母弟是康叔,“封”即为康叔之名。《康诰》中的王对康叔称“弟”,显然这个“王”又是周公。据上述条件可知,身居王位的周公的确自称为王。为什么周公会僭位称自己为王呢?根据《尚书·金》的记载,周公曾对太公、召公说:“我不管理国家,我没有办法告慰我的先王。”众所周知,武王死后,国家还未统一东方,这就有待于让自己的子嗣完成统一大业。由于成王尚年少,不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周公[4]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如果自己不称王,则各诸侯就会造反,先王的统一大业将毁于一旦,自己死后无法向先王交待。《荀子·儒效》也说,周公“履天子之籍”的原因是“恶天下之倍(背叛)周”。的确,由于刚创下基业,政局不稳定,成王年幼无知,还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如果想巩固新生政权,就需要经验丰富的君主。其实,武王在临死前也想把王位传给周公。《逸周书·度邑解》记武王曾称赞周公为“大省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能稳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应该由弟来继承王位。当武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公时,周公“泣涕共手”,即感激又害怕,并说自己不能这么做。这足以证明,周公并不是想篡权夺位。故《韩非子·难二》说:“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他也只是代替成王打理国事,等成王长大再主动交出权位。《汉书·王莽传》载,群臣上奏说:“周公掌握大权,那么周朝就有道,且王室安稳,如若不然,周朝就有灭国的危险。”正因如此,周公才以天子的身份,对众多的大臣发号施令,常常称为天命。很明显,周公是为整个江山社稷作打算,才会“假为天子”。但是,有些史料对此还有另一种说法,《荀子·儒效》记载说,周公屏除成王而继接武王来治理天下,有人说“偃然固有之”,这怎么不是想篡位呢?《史记·燕召公世家》又记当时“召公疑之”,《鲁周公世家》也记载周公对太公、召公解释过这个问题。召公、太公都是贤明之人,如果当时周公安分守己,怎么都怀疑他呢?特别是管叔、蔡叔他们都害怕周公的所作所为对于成王会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才会发生暴乱。看着管、蔡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们对周王朝的忠心。关于管叔、蔡叔“受赐于王”、“开宗循王”之事,在《逸周书》中的《大匡》、《文政》等篇中都有记载。所以顾颉刚曾说:“他们二人确实是武王的好助手。”周公运用计谋让他的哥哥按照“兄弟相为后”应该继位的管叔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又在管、蔡发动暴乱起兵东征杀死了他。关于周公究竟是为了周王朝的江山社稷而正大光明的代为执政,还是因为耍尽手段要篡权夺位而没有得逞的问题,要想在现今大量纷繁复杂的历史古籍中找出答案,还存在困难。1
状态提示: 周国君王周公旦(续)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周国君王周公旦(续)(2/3) 返回《中华古代名人录》目录下一页:周国君王周公旦(续)(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