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751.第751章 白热化(2/2)

文/鲇鱼头
远征欧洲 | 本章字数:1164   | 远征欧洲txt下载 | 远征欧洲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的还真不多。

英国人和法国人虽然勇敢,但作战还是有一定章法,当指挥官发现进展不利时,指挥官会采用更聪明的战术,或者是加大火力打击的力度,或者是采用夜袭,或者是迂回等手段来改变不利局面,无论如何,纵然是曼京那样的“屠夫”,也不会丝毫不顾及部队的伤亡,用士兵宝贵的生命来交换敌人的子弹,那几乎肯定会引发部队的哗变,纵然是打赢了战斗,也逃不过战后的追责。

而眼前的这些马达加斯加人,他们好像是不知道什么叫“死亡”一样,根本就没有丝毫畏惧,也没有丝毫要调整战术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畏惧的冲、冲、冲,就好像是无穷无尽一般,发誓要用人海战术淹没“勘探队”的临时营地。

黄励不担心部队的作战意志,但必须要考虑到武器的承受程度,纵然是可以更换枪管的轻机枪,也承受不住连续射击的强度。

一般来说,一直自动步枪,连续射击300发,枪管就会发红,如果再继续打,枪管就要报废,“勘探队”的轻机枪虽然可以更换枪管延长使用时间,但护木是没得更换的,在连续机械运动的情况下,枪机部位也是会发热,如果枪油没有清理干净,枪机甚至会冒烟,这会加重出现故障的可能。

战斗进行到现在,不过是刚刚开始半个小时,能明显感觉到,机枪的密度稀疏许多,甚至有零星的步枪射击声响起,这一方面固然有故障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弹鼓的数量跟不上。

20式轻机枪虽然在原来的刘易斯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比起刘易斯机枪要先进不少,但还是有缺陷,主要就是在不能发射弹链上。

在20式轻机枪诞生之初,秦致远提出过把马克沁重机枪的供弹装置移植到20式轻机枪上来的思路,但在兰芳军工专家验证后,这一设想最终没有实现。

无法实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使用弹链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是重量方面要增加太多,会造成轻机枪的携带不便,这和轻机枪的战术用途有冲突。

所谓的“轻机枪”,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要伴随步兵行动,因此重量是确定具体型号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每增加一公斤的重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会给士兵们增加超过十公斤的负重,这对于原本就要携带三四十公斤的士兵而言就是噩梦。

所以综合考虑,20式轻机枪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供弹设计,还是保留了刘易斯机枪的上置弹鼓设计。

但现在看来,这个弹鼓供弹对于火力的持续性而言实在是太要命了,如果是使用弹链供弹,那么射手根本不需要考虑子弹问题,只需要把握好更换枪管的节奏就没问题,但是用弹鼓供弹,首先要把成箱的子弹压到弹鼓里,然后才能供应机枪使用,别看仅仅是多了这么一道程序,但在实际作战中,这就是个很致命的问题。

果然,在面对马达加斯加人持续不断的冲击时,这个隐患终于暴露出来。

哪怕是炮兵们已经竭尽全力的发射炮弹,终于还是没能阻止那些马达加斯加人的不断靠近,在一阵手雷的剧烈爆炸后,马达加斯加人淹没了最外围的那个碉堡。

黄励突然感觉到心在抽抽的疼,刚才真应该问问那几个小伙子的名字,和他们多聊几句的。


状态提示: 751.第751章 白热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751.第751章 白热化(2/2) 返回《远征欧洲》目录下一章:752.第752章 怎么敢(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