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925.第925章 以工代赈(2/2)

文/鲇鱼头
远征欧洲 | 本章字数:1157   | 远征欧洲txt下载 | 远征欧洲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机战之无限边境扼元满唐华彩抗战之烽火燃血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女娲神图
有希望的未来比起来,眼前的困难似乎更加急迫。

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大地震几乎破坏了东京市所有的政府机构以及工厂,大批工人失业,他们的房屋也在地震中损毁,财产已经损失殆尽,别说灾后创建,他们连能否生活下去都很成问题。

为了稳定这些灾民的情绪,吉拉尔丁几乎是马上就推出了“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兰芳国内经常实施“以工代赈”,这个方法还是好处多多,首先可以稳定灾民情绪,让他们暂时能有活干,有饭吃,这也就少了很多隐患,至少他们不会为了一口吃的铤而走险。

其实现在赈灾需要的物资还没有运过来,吉拉尔丁为了尽快稳定局面,拿出来的粮食是驻军的战备粮,这些战备粮大部分都是罐头,数量有些不足,质量上代还过得去。

现在这时候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日本的经济体系被两任驻日司令搞得一团糟,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直接发放食品才是最靠谱的办法。

吉拉尔丁雇佣的工人除了工作餐之外,每人每天还可以额外获得一个罐头,这虽然不够那些工人的家属们填饱肚子,但肯定是饿不死的。

只要饿不死就有希望。

地震后的东京百废俱兴,整个城市已经成了一片巨大的废墟,几乎所有的砖石结构房屋全部倒塌,木质结构的房屋虽然倒塌的并不多,但也没有逃掉随后的大火,比起废墟的清理工作,更重要的伤员的抢救和灾民的安置,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驻日司令部的军医们是最忙碌的,平均每名军医每天要处理上百名伤员,地震刚开始的三天内,很多军医连续不眠不休工作了三天三夜,已经有人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些人马上被树立为典型,在《每日新闻》和《朝日新闻》上大肆宣传。

可以说那些曾经敌视兰芳政府的日本人对兰芳政府的改观就是从这些军医们开始的。

其实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所有的军队也只有pla一家会把野战部队投入到各种抢险救灾中,pla这样做是因为生而俱来的光荣传统,是为了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所以每一次大灾大难都会成为凝聚民心的机会。而在日本,兰芳军队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带来的震撼就更大。

兰芳军人因为地位颇高,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带着点高傲气质的。

这个“高傲”和“傲慢”不一样,普通民众向兰芳军人求助的时候也会获得帮助,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军人骨子里那种生人勿进的疏远,日本人对于这一点的感受更深。

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当绝望充斥着这个城市所有角落的时候,正是以前对日本民众“生人勿进”的军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正是这些军人们把他们的口粮让给了灾民才让数百万市民活下去,是他们把帐篷让给了伤员,让伤员们得到良好照顾,而自己风餐露宿,同样的又是他们把很多还被废墟埋住的灾民一点一点扒出来——

真的是扒,现在可没有大型机械进行破拆,只能是肩扛手抬。

这样的军人,哪怕是敌人,恐怕对他们的感觉也只能是又爱又恨吧。


状态提示: 925.第925章 以工代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925.第925章 以工代赈(2/2) 返回《远征欧洲》目录下一章:926.第926章 爱因斯坦(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