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第六百七十三章迁都洛阳(2/2)

文/四国军棋
南国江山 | 本章字数:1152   | 南国江山txt下载 | 南国江山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那一代,他们需要头痛的都是北方不宁;秦汉时期的匈奴人,隋唐时期的突厥人,两宋时期的契丹、女真、蒙古人等等。

甚至就算是在后世的海洋时代,虽然来自海上的威胁一度成为主流,但真要说起来,海上的威胁从来都不是致命的,真正致命的威胁依旧在北方,那头虎视眈眈的北极熊可从来都不是好惹的。

所以对吴国来说,若是依旧以金陵为都城的话,北方一旦生战事,驻守在南方的军队将很难及时做出反应,真正靠得住的只有驻守北方的军队。

而若是在北方驻守重兵的话,考虑到内外平衡的需要,就不得不在金陵附近也驻守大量军队,以制衡北方的军队。

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冗兵现象,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同时南方的军队距离北方太远,久不经战后容易出现军纪松弛的现象。

最好的办法就是迁都洛阳,这样一来平时在南方就只需要驻守少量军队,保证南方的安稳就够了;而且北方一旦遇到战事,驻守在洛阳的禁军也能够及时作出应对,不至于沦为摆设。

便是杨渥到了如今都已经倾向于迁都洛阳。

一来如之前所说,吴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现在的晋国,将来的契丹、党项人等,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威胁,此外吴国若是想要恢复盛唐时的荣耀,那少不得还要经营西北,甚至将势力展到西域去。

若是还是建都于金陵的话,别说军队的调动了,就是消息来往也慢的惊人,同样的一个消息从北方传到金陵和传到洛阳相比,至少要多出三天以上的时间,这对应对北方威胁显然极为不利。

二来则是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掌控力,毕竟威胁来自北方,军队主力也必然驻守在北方,若是离得太远,掌控力自然会下降。

至于第三点原因,那就是出于与梁国的融合来考虑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地域的观念早就根深蒂固了,即便是杨渥也难以彻底化解。

如今的吴国朝堂之上大部分人都是出身江淮的南方人,只有像郭崇韬、朱瑾、冯道、张延翰等少数北方来人得以在吴国立足。

然而即便是这些人,他们之所以能在朝堂上立足,除了杨渥对他们的才能的欣赏外,同样也是因为他们已经通过联姻等方式融入了南方。

比如郭崇韬,他的五个儿子除了长子在来南方之前就已经成亲外,其他四个儿子全部与江淮勋贵联姻;冯道、张延翰等人差不多也是这样。

作为一个有志于统一天下、开创一个全新王朝的君王,杨渥深知吴国朝堂之上不能只有南方人的声音,而必须彻底将其他地区的人才全部融合进来,才能让吴国走得更远。

而迁都洛阳无疑是南北融合的一步妙棋,可以大大加快吴国与梁国旧地的融合度。

毕竟在这个时代,虽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经在往南方转移,但比起根基底蕴来说,此时的南方还是无法与北方相比;若是继续定都金陵,这怎么看都有点像是偏安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而不是一个有志于统一天下的正统王朝。

有这么多的理由在,就不难理解陈彦谦、严可求等有识之士为何会改变态度,转而倾向于迁都洛阳了。

八月底,杨渥在与严可求等重臣进行商议后,正式下达令旨宣布准备迁都。


状态提示: 第六百七十三章迁都洛阳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六百七十三章迁都洛阳(2/2) 返回《南国江山》目录下一章:第六百七十四章晋国的困扰(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