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一一零章 郑氏来归(2/2)

文/哼哈大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本章字数:1127   | 日月当空照中华txt下载 | 日月当空照中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如今朝廷增设闽浙总督,总领浙江、福建两省救灾赈济、募民屯垦之事务,不如令闽浙两省督抚借此良机,将沿海数十万灾民,移往东番岛屯垦,一来可以消弭闽浙饥民为乱,二来可以充实东番,有朝一日将其纳入大明版图。臣请陛下思之。”

徐光启的想法,正是崇祯皇帝此时心中所想的,后世的台湾人口达到了两千三百万,可见开发台湾的潜力有多大。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时候,整个大明的人口,也不过才一个多亿,而天下全部的流民,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偏居在西北的三四百万人而已。

然而就是这三四百万的流民,最后却搞乱了整个天下。

如今若是找个机会,把这三四百万流民全部转移到东番岛上,岂不是两全其美,一来开发了荒岛,二来稳定了内地。即便是移民东番一百万也好啊,至少能够减少掉流贼一百万的兵源或者追随者。

这时军机大臣张惟贤说道:“陛下,既然已知郑芝龙等辈乃桀骜不驯之徒,朝廷授其官职,令其攻灭其他海盗,一来挫其锋,二来分其众,如此朝廷坐收渔利即可,待朝廷新军练成,届时若其真心归附,则听宣来京,若其非真心归附,听调不听宣,朝廷则可遣人灭之。如今若是大量移民东番,所移之民则为郑氏之民,无异于壮大此辈之势力,臣以为实数不智,请陛下慎行之。”

英国公张惟贤话音刚落,李邦华接着说道:“陛下,英国公此言虽有道理,但臣以为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今募饥民屯垦东番,有其弊,也有其利。

“其弊正在于英国公所言,郑芝龙率众来归,正因为东番人少,生计艰辛,补给困难,移民屯垦可能正中郑氏下怀,其后恐越发难制。

“而其利在于,我内地饥荒严重、流民日多,此乃一大乱源,尽快移往东番屯垦,则天下安定可期。

“臣以为,其利远大于其弊。东番不过一岛尔,而且遥居海上,即使将来有一日郑氏作乱,其所据者不过一海岛,为祸不过一东南,然而流民一旦为乱,必是我大明心腹之大患。臣请陛下明察。”

这几个人话说到这里,其实已经说得很透彻了,各人的意见也已经充分表达了。

于是,崇祯皇帝随即命令内阁拟旨,授予来归之郑芝龙,为泉州海防参将,其部下头目郑兴、郑明、郑彩、陈晖、何斌等,分任南安、厦门、澎湖、北港等地游击、守备、都司职务。

同时,朝廷在东番岛上增设东番卫,以郑芝龙为指挥使,其弟郑芝虎、郑芝豹为东番卫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在东番从北到南分设五个千户所,以郑芝龙部下担任千户、百户等官职。

另外,开设泉州市舶司,以郑芝龙为泉州市舶司提举,命其收取过往闽海及停靠泉州月港之外国商船的商税,税银三解户部、七归郑氏,以海关税银为郑氏所部饷禄。

与此同时,传旨温体仁、熊文灿、郑芝龙,强制迁移闽浙灾民,渡海前往东番屯垦,凡大明百姓愿往东番乃至海外谋生者,朝廷一概不禁。

第二日,这几道圣旨,就被锦衣卫派遣人员,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迅速传往福州。


状态提示: 第一一零章 郑氏来归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一零章 郑氏来归(2/2) 返回《日月当空照中华》目录下一章:第一一一章 军官学校(快捷键→)